喜欢 <花样年华> 的进来帮个忙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6/25 16:02:03
看过一段读后感,写这个的。能帮忙看看,看过的人是都这么认为的吗:

‘看完这部电影真的好累好辛苦,朋友惊叹着“竟然会有人看这么经典的电影还打呼噜”,或许这正是阳春白雪的差别,却又似乎不尽然!回首整部电影,似乎处处是经典,却无法说出最感人的在何处,使整部电影在抑郁中绵长,令人感动,却无从回味。如果这是王家卫的风格,希望在众多经典中能突出深刻。有太多思想与追求要表达,想力求完美,却令人一时很难全部消化,而看的有些不耐,不知这是否是才华横溢者的不幸。也许,有所或缺、取舍才美得自然。’

为了世俗,为了证明她和( 他和她)不一样。他也是为了证明和(她和他)不一样,放弃了他们之间的真爱,感情。就是一点流言蜚语,一点世俗的偏见,而错过了这段刻骨的恋情。
  如果没了爱情,没了思想,就算你活的在富裕,在豁达,你也永远不会真正的快乐!秘密只能把它说在树里,用泥巴封起来,却没有足够的勇气来对抗世俗,把它变成晴空里的艳阳一样,光亮照人。

  为什么没有人先开始呢?为什么没有一个人有勇气呢?就算眼前有一条河,如果你勇敢下水汲过河去,说不定对岸说是你梦想的人,你梦想的家园呢?为什么两个人同时止步,两人同时面对面,中间一条河,谁也不知道谁在对面呢?勇气呢?难道两个人同时被惯维思想困住,而找不到勇气、出路。

  很为这段恋情感到伤感,两个人没有勇气,错过了,就永远错过了。只有在那里依靠旧的事物,旧的人,旧的出租楼,来当作思念的信物。

  世俗!恼人的世俗!当你不站在一个人的角度来理解这个看似违背常理但在当事人看来却合情合理的角度时,你就只会用你惯有的圈圈来指点、议论他人。却并不知内情、思想及这件事的前因后果,只会是以一种固定的思维来评论它的离经叛道、天理不容。

  人们为什么要被这样的世俗困住脚呢?爱情永远是值得放弃一切所追求的。所有世俗的目光、事物、一切都是可以放弃、不理喻的。但他们最终错过了、放弃了、错过了,就永远失去了彼此。

  这是我当时看完这部电影写的。

  我只能说王家卫。这三个字代表着小资、时光、庞大精致背景。不管是在他的《东邪西毒》,还是在《花样年华》《重庆森林》《春光乍泻》中他一直在寻找爱情与时光的结局。所有的影片都是在疏离、冷僻、孤独的气氛中,所有的人不停等待或行走,寻找着自己的出路。所有影片都给人一种空洞、茫然的感觉。在唯美中展现凄凉与遗憾,让爱情变成等待、孤独、与破碎,好像这就是王家卫一贯的风格。他始终与安妮一样以自己的方式追求着自己想像的宿命、自由以及爱情。

这段读后感写的很好,我个人的观后感受与此相差不多。王家卫的电影不同于一般有完整叙事,直白表述的的电影。王氏电影的风格就是要观影者在观看电影的过程中体会那种细腻、微妙的感受,并不是要人带着审慎的思考去观看。就像是读诗一样的感觉,朦胧飘